全国畜牧总站:推动地方畜禽资源保护与利用

全国畜牧总站:推动地方畜禽资源保护与利用

全国畜牧总站作为我国畜牧业提高的重要机构,致力于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推动地方特色畜禽良种的培育与推广。近年来,我国的地方畜禽资源丰盛,涵盖了多达547个品种,这些品种在繁殖性能、适应性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2023年10月23日,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在“首届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大湾区高峰论坛”中强调了这一点,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地方畜禽资源的关注与重视。

大会上,时建忠指出,虽然我国的地方畜禽资源具有丰盛的遗传多样性,但在市场竞争中还面临许多挑战。这些地方品种通常存在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效率低等难题,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不足。因此,提升地方畜禽的优质特性,尤其是风味特殊和肉质鲜美的品种,是全国畜牧总站未来的重要任务。

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全国畜牧总站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围绕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育种创造、企业主体的培育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操作。通过引进国外优质品种进行杂交改良,结合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推动地方畜禽品种的改进与提升,最终实现产品的优质与市场的差异化提高。

除了这些之后,举办此类高峰论坛,不仅是为了分享研究成果,更是为了促进各方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共同推进行业提高的合力。比如,广西巴马香猪作为地方优质猪种,其出栏量已达到35万头,且正逐步走出一条科学化和多元化的提高新路。这种良好的提高势头得益于政府的扶持与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结合。

随着我国对畜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预计到2035年,全国畜牧总站将建设20家民族级的地方猪核心育种场,为全国提供优质的种源支撑。这不仅是对畜牧业的长远规划,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动。

拓展资料而言,全国畜牧总站在推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加强遗传资源的保护、提升地方品种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的科学化提高,未来将培育出更多优质的畜禽品种,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的可持续提高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